侯先光研究团队《自然-通讯》发文揭示最古老的生态区位分化现象
7月15日,由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古生物学家侯先光教授联合德国、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0.02)发表题为“A 520 million-year-old chelicerate larva”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迄今为止所知最古老的生态区位分化现象。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是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这也是侯先光教授研究团队今年上半年在《自然-通讯》发表的第二篇高端论文。
生态区位分化是指生存在同一时期和地区的物种所使用的资源与栖息地不同的现象。生态区位分化可减少同一物种不同生长期的动物或不同物种间的竞争,促成物种的共存或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图1:澄江动物化石群中节肢动物林乔利虫成虫(A, B)和幼虫(C, D)
寒武纪大附肢节肢动物一直以来都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现生螯肢类节肢动物(例如蜘蛛、蝎子、鲎)的祖先型动物。此次,侯先光教授研究团队利用现代荧光显微镜成像技术对澄江动物化石群中一类大附肢节肢动物林乔利虫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特异保存的林乔利虫幼虫化石中发现了之前从未报道过的构造:一系列保存完好的仅长0.1毫米、彼此间间隔仅0.05毫米细微刚毛。这些细微刚毛分布在用于取食的大附肢内侧,其功能用于过滤水体里的细微颗粒,直径大于0.05毫米的食物颗粒会被该动物幼虫吞食。而林乔利虫成虫则通过其细长的大附肢猎食其它小动物。
图2:澄江动物化石群中节肢动物林乔利虫幼虫大附肢上的一系列细微刚毛
林乔利虫幼虫和成虫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取食结构和方式使得研究人员进一步推断,同一物种内的生态区位分化现象已经存在于寒武纪早期的生态环境中。这样的现象避免了同一物种不同生长期的动物在食物和其它生活资源方面的竞争,提高了该物种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及存活率,在进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图3: 澄江动物化石群中节肢动物林乔利虫幼虫(上图)和成虫(下图)大附肢复原图和形态学对比
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中保存有大量精美的节肢动物化石。近年来,由侯先光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从现生动物学的角度出发、并应用大量先进的研究手段和方法,重新认识了这些化石所保存的珍贵信息,例如神经系统、心血管循环系统等非常罕见于化石保存的节肢动物身体内部软体构造。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为节肢动物进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关键信息,同时也开启了重新认识和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澄江动物化石群中节肢动物化石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