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闻资讯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发表侯先光团队寒武纪真节肢动物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19-08-11 作者:陈笑寒 来源:

201986日,我实验室侯先光教授团队的节肢动物研究小组在生物医学类期刊BMC Evolutionary Biology上发表了对澄江生物群中的真节肢动物月形中华疑虫的研究成果。论文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陈笑寒在共同通讯作者刘煜研究员的指导下,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玉溪师范学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使用高精度显微CT技术对月形中华疑虫进行了细致的形态学研究。

1 月形中华疑虫复原图 

研究者以微米级别精度提取了埋藏在岩石内部的虫体腹面形态特征。这些特征因技术手段的限制,在以往的研究中未能观察和报道。月形中华疑虫具有1对退化的、带有鳞片状假分支的触角和17对双分支型的触角后附肢。其触角后的2对附肢内肢退化、而外肢特化为细长触角状,之后的所有附肢均为结构相似的双分支型:它们具有分为7节的内肢、呈杆状且着生刚毛的外肢和具有瓣状内突的原肢。此外,月形中华疑虫的腹侧附肢和背甲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其第4和第7背甲下对应了2对附肢。在细致的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还运用最大简约和贝叶斯系统分析,阐明了月形中华疑虫与海怪虫目中其它物种的关系,并确认类肢纲海怪虫目为进化单系群。通过上述一系列形态学观察和比较解剖学研究,论文作者提出了能够解释海怪虫类一系列特征起源的演变序列,比如眼线的演变序列,进而确定了中华疑虫具有海怪虫类的若干关键衍征,比如眼线的次生消失和高度的附肢体区分段。


2 显微CT下月形中华疑虫双肢型附肢a为触角后第3对附肢,b为触角后第4对附肢

ba-基节; en-内肢; ex-外肢; lam-片状刚毛; pdn-肢节)

本项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研究计划基金联合资助。

 供稿:古生物实验室

 



Baidu
sogou